Markdown支持

markdown编辑器和语法在编程界比较常见,已经慢慢的推广到了各大博客和论坛平台;markdown语法的文档最终会被编译为html网页,也就是说markdown再炫也会最终转为原生html标签;本框架已经完善了对原生html标签的支持,所以在markdown页面引入本框架的css文件可获得良好的展示效果。

前言

markdown格式是编程界比较推荐的文本格式,其以.md作为文件后缀。md文件使用特定的文本格式编写,再通过编译器可自动编译为普通HTML格式文档。由于md文件转的html文档基本都是使用原生html标签,所以如果需要良好的呈现效果,则需要适当改造原生html标签。

本框架已经充分考虑到纯文本和纯html环境,所改造的标签已经获得充分的美化,包括但不限于table、p、h1~h6、input、select、textarea、blockquote、marker、ul、li、ol等。

具体用法是,将本框架的ax.css引入到md转的html文件即可。

示例

以下这篇示例文章便是从md文件转来的html文本。

  • 输出
  • HTML
  • 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的表面大约 29.2%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

    命名

    地球的英文名Earth源自中古英语,其历史可追溯到古英语(时常作“eorðe”),在日耳曼语族诸语中都有同源词,其原始日耳曼语词根构拟为“*erþō”。拉丁文称之为“Terra”,为古罗马神话中大地女神==忒亚==之名。希腊文中则称之为“Γαῖα”(Gaia),这个名称是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的名字。

    选择你喜欢的地球称呼

    • 生命绿洲
    • 第三行星
    • 盖亚(Gaia)
    • 蓝色星球

    运转

    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9300万英里),每365.2564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转一圈,称为一恒星年。1990年,旅行者1号从64亿千米(40亿英里)拍摄到了地球的图像(暗淡蓝点)。公转使得太阳相对于恒星每日向东有约1°的视运动,每12小时的移动相当于太阳或月球的视直径。由于这种运动,地球平均要24小时,也就是一个太阳日,才能绕轴自转完一圈,让太阳再度通过中天。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29.8 km/s(107000 km/h),7分钟内就可行进12742 km(7, 918 mi),等同于地球的直径的距离;约3.5小时就能行进约384000千米的地月距离。

    地球公转公式是:F=GMmr2F=G\frac{Mm}{r^2},其中,F是地球上的重力,G是引力常数,M是地球的质量,m是其他物体的质量,r是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

    自转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平均自转周期称为一个平太阳日,定义为平太阳时86, 400 秒(等于SI86, 400.0025 秒)。因为潮汐减速的缘故,当前地球的太阳日已经比19世纪略长一些,每天要长0至2 SI ms。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以 国际单位制 的秒为单位,测量了1623年至2005年和1962年至2005年的时长,确定了平均太阳日的长度。

    地球自转公式是:ω=2π/Tω = 2π/T,其中,ω代表地球自转角速度,单位是弧度/秒;T代表地球自转周期,单位是秒。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int i;
    int rotationSpeed = 1000; 
    srand(time(NULL));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running...\n");
        usleep(rotationSpeed * 1000);
    }
    return 0;
    }
    

    转轴倾角

    轨道倾角的存在使得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变化,这为一个回归年,时长为365.24219个平太阳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随之变化,进而使得这些地区一日之内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发生变化,导致季节变化。

    See the Pen earth_test by codady (@axui) on CodePen.

    卫星

    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古代在夜晚能提供一定的照明功能,也常被称作“月亮”,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结构与类地行星相似。月球是太阳系中卫星-行星体积比最大的卫星。虽然冥王星和冥卫一之间的比值更大,但冥王星属于矮行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作用是引起地球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因此月球的自转周期等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使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是由人类建造,环绕地球运行的太空飞行器。截至2020年8月初,地球的在轨人造卫星共有6613颗,包括已经失效,地球轨道上现存最老的美国卫星先锋1号,此外尚有逾30万件太空垃圾也在轨道上环绕地球。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卫星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中国人造卫星

    1. 1960~1970
      1. 1964年,发射并回收了一枚携带小白鼠的实验性生物火箭。
      2. 1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 1971~1980
      1. 1975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可回收卫星。
    3. 1981~今
      1. 1999年,中国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1个小时。
      3. 2005年,中国派出两名男子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为期五天的飞行。
      4. 2007年,中国第一颗绕月飞行器嫦娥一号在起飞12天后进入月球轨道。

    EARTH

    准卫星

    除了月球和人造卫星之外,地球还有至少5颗共轨小行星(准卫星),其中四颗是在地球轨道上环绕着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克鲁特尼(3753 Crutithne)、2002 AA29、2016 HO~3~和在地球前导拉格朗日点L~4~的特洛伊小行星2010 TK~7~。仅有5米大小的近地小行星2006 RH120,大约每隔20年就会靠近地月系统一次,当它靠近时,会短暂进入绕行地球的轨道。

    太阳系

    太阳系中最主要的成员是太阳,它是一颗G2主序星,占据了太阳系所有已知质量的99.86%,太阳系内的天体在太阳引力的约束下运动。剩余的质量中,有99%的质量由太阳系的4颗大天体,即巨行星组成,而木星和土星又合占了其中的90%以上。太阳系中其余的天体(包括4颗类地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总质量还不到太阳系的0.002%。

    行星 轨道半长轴 公转周期 平均轨道速度 偏心率 对黄道面倾斜 赤道和轨道面交角
    水星 0.38709 87.9674天 47.89 0.2056 7.00° 0
    金星 0.72332 224.6960天 35.03 0.0068 3.39° 177.3°
    地球 1 365.2564天 29.79 0.0017 —— 23.45°
    火星 1.52366 686.9649天 24.13 0.0934 1.85° 25.19°
    木星 5.20336 11.862615年 13.06 0.0483 1.31° 3.12°
    土星 9.53707 29.447498年 9.64 0.05415 2.48° 26.73°
    天王星 19.19126 84.016846年 6.81 0.04716 0.76° 97.86°
    海王星 30.06869 164.79132年 5.43 0.00858 1.77° 29.58°

    其他

    • 历史和未来
      • 地球形成
        • 太阳系大约在45.6±0.08亿年前形成
        • 月球大约形成于45.3亿年前
        • 约35亿年前,地球磁场出现
        • 大约7.5亿年前,最早可考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开始分裂
        • 在6至4.5亿年前合并成潘诺西亚大陆,然后合并成盘古大陆
        • 地球处于258万年前开始的更新世大冰期中
      • 生命进化
      • 未来演化
    • 特征
    • 三圈
    • 适居性
    • 人文地理
    • 世界地球日
    • 工程技术难题
    • 科学研究
    • 世界纪录

    详细使用方法请进入AXUI官网https://www.axui.cn

  •